上方主選單區塊

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防災資訊網logo圖片 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防災資訊網名稱圖片
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防災資訊網

使用技術和理念驅動

防.災.新.概.念

應變開設專區

0415豪雨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災害緊急應變小組 級開設

警戒統計資訊

紅色警戒

  • 7
    大規模崩塌潛勢區
    座落於
  • 3
    縣市
  • 5
    鄉鎮
  • 5
    村里
  • 1
    土石流潛勢溪流座落於
  • 1
    縣市
  • 1
    鄉鎮
  • 1
    村里

黃色警戒

  • 4
    大規模崩塌潛勢區座落於
  • 4
    縣市
  • 4
    鄉鎮
  • 4
    村里
  • 274
    土石流潛勢溪流座落於
  • 6
    縣市
  • 26
    鄉鎮
  • 110
    村里

警戒地圖與縣市列表

桃園市
土石流警戒 0 0
大規模崩塌警戒 1 1
目前有發布警戒
新竹縣
土石流警戒 0 0
大規模崩塌警戒 1 0
目前有發布警戒
苗栗市
土石流警戒 0 0
大規模崩塌警戒 0 0
目前無發布任何警戒
臺中市
土石流警戒 0 0
大規模崩塌警戒 0 1
目前有發布警戒
彰化縣
土石流警戒 0 9
大規模崩塌警戒 0 0
目前有發布警戒
雲林縣
土石流警戒 0 0
大規模崩塌警戒 0 0
目前無發布任何警戒
嘉義縣
土石流警戒 0 1
大規模崩塌警戒 0 0
目前有發布警戒
臺南市
土石流警戒 0 0
大規模崩塌警戒 0 0
目前無發布任何警戒
新北市
土石流警戒 0 18
大規模崩塌警戒 0 0
目前有發布警戒
台灣警戒分布地圖
高雄市
土石流警戒 0 0
大規模崩塌警戒 0 1
目前有發布警戒
臺北市
土石流警戒 0 0
大規模崩塌警戒 0 0
目前無發布任何警戒
基隆市
土石流警戒 0 0
大規模崩塌警戒 0 0
目前無發布任何警戒
宜蘭縣
土石流警戒 0 71
大規模崩塌警戒 0 0
目前有發布警戒
南投縣
土石流警戒 1 0
大規模崩塌警戒 0 0
目前有發布警戒
花蓮縣
土石流警戒 0 0
大規模崩塌警戒 0 0
目前無發布任何警戒
臺東縣
土石流警戒 0 166
大規模崩塌警戒 5 0
目前有發布警戒
屏東縣
土石流警戒 0 9
大規模崩塌警戒 0 1
目前有發布警戒

災害潛勢

·

坡地災害類型

臺灣面臨的山坡地問題

臺灣地形以山地與丘陵為主占74%,平地占26%。 坡度陡峭且降雨集中,再加上地質鬆散與人為開發活動,造成坡地災害頻繁發生。 這些災害主要受地形、土壤、氣候與土地利用方式的共同影響,常以土石流、崩塌與地滑形式出現,對交通、聚落及農業造成威脅。

面臨主要問題:
  • 全球氣候變遷。
  • 災害常態化。
  • 降雨量及強度量常超大。
  • 山高坡陡、地質破碎。
  • 山崩及土石流頻傳。
臺灣地圖
臺灣地圖
2001年桃芝颱風南投郡坑村及上安村土石流
2001年桃芝颱風南投郡坑村及上安村土石流
1996年賀伯颱風南投豐丘村土石流
1996年賀伯颱風南投豐丘村土石流(謝金德提供)
1999年921地震後南投九九峰崩塌
1999年921地震後南投九九峰崩塌
坡地災害類型

坡地災害主要包括土石流、崩塌與地滑三大類型。 這些災害常因暴雨或地震等自然因素引發,並受到地形、土壤與人為活動的影響。 了解這些災害的成因與特徵,有助於制定有效的防災策略,減少對生命財產的威脅。

坡地災害類型
大規模崩塌災害

大規模崩塌災害是指在短時間內大量土石突然崩落,對下方地區造成嚴重破壞的現象。 這類災害通常由強降雨、地震或人為活動引發,並受到地形、土壤與植被等因素的影響。 大規模崩塌不僅威脅生命財產安全,還可能導致交通中斷與環境破壞。

2009年莫拉克颱風,造成中南部山區嚴重土砂災害,尤其是 小林村 事件造成 491人罹難後,更突顯出大規模崩塌的威脅。

大規模崩塌災害
坡地災害的基因及誘因
坡地災害的基因(先天條件)

坡地災害的基因是指影響邊坡穩定性的地質、地形、環境等固有因素,例如岩層特性、地質構造、坡度、土體成分等。

  • 地形條件: 坡度陡峭的區域更容易發生坡地災害,尤其在斷層帶或特殊地形(如順向坡)。
  • 地質構造: 坡地的岩層組成與結構,例如頁岩與砂岩互層的順向坡,岩層容易殘留水分,降低岩石間的摩擦力,易導致滑動。
  • 土壤及岩石特性: 土壤的鬆軟程度、岩石的節理發達程度,都會影響坡地的穩定性。
  • 水文條件: 區域性的水文特性,如地下水的滲透、雨水累積的狀況,都會影響土壤含水量和壓力。
坡地災害的誘因(觸發因子)

坡地災害的誘因則是在基因條件下,引發實際災害發生的外力或事件,最常見的包括強降雨(如颱風豪雨)、地震、風化作用以及不當的人為活動(如森林砍伐、山區開發)等,這些因素會降低坡地的穩定性,進而導致山崩、地滑、土石流等災害的發生。

  • 降雨: 豐沛的降雨,尤其在颱風豪雨期間,會滲入土壤並增加孔隙水壓力,降低土壤的穩定性,是引發山崩和土石流最常見的誘因。
  • 地震: 地震的震動會使地盤不均勻沈陷,鬆動土壤和岩石,是觸發大規模山崩和地滑的關鍵因素。
  • 風化作用: 長期的風吹、雨水侵蝕、凍融作用等,會使岩石和土壤逐漸分解崩解,降低其結合力,使邊坡變得脆弱。
  • 人為擾動:

    森林砍伐與過度開發: 移除植被會降低土壤的保護力與排水性,增加坡地滑動的風險。

    工程活動: 道路開闢、山區開發、擋土牆或地錨施工不良、工程廢土棄置等,都可能破壞邊坡的穩定性,甚至在坡腳處切除坡體,失去支撐力。

  • 植被破壞: 如森林火災等,除了造成植被流失外,也可能移除土壤表層的保護。
複合型土砂災害案例

以下介紹兩個臺灣複合型土砂災害案例,分別是神木村與小林村的災害事件。 這些案例顯示出坡地災害的嚴重性及其對社區的影響,並提醒防災與應變措施的重要性。

神木村案例
神木村案例
小林村案例
小林村案例
參考來源(正式上線刪除)

1. 土石流&土石流災害

https://246.ardswc.gov.tw/Info/Debris_Definition

2. 土石流特徵

https://246.ardswc.gov.tw/Info/Debris_Introduction

3. 簡報P12土石流發生條件

https://246.ardswc.gov.tw/Service/DownloadTeachCase

頁面頂端

分享與工具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