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上方主選單區塊

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防災資訊網logo圖片 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防災資訊網名稱圖片
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防災資訊網

使用技術和理念驅動

防.災.新.概.念

1

自主防災

·

民眾防災指南

認識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
土石流

當強降雨或河道阻塞時,大量泥沙、石塊順著坑溝或溪流沖下,造成嚴重災害。

★ 前兆現象

溪水變濁、水位上升或突然斷流、異常聲音。

崩塌

由於降雨、地震等因素導致不穩定的山坡突然崩落。

★ 前兆現象

可能的跡象包括坡面出現裂縫、落石增加、地下水湧出等。

地滑

由於地下水影響, 整片土地緩慢滑動, 影響範圍較大。

★ 前兆現象

地面裂縫、樹木或電線桿傾斜、房屋變形等。

大規模崩塌

符合以下條件之一者,即為大規模崩塌:

  • 崩塌面積超過 10 公頃
  • 土方量達 10 萬立方公尺
  • 崩塌深度在 10 公尺以上
★ 前兆現象

樹木是否有歪斜、道路、擋土牆或結構物中出現裂縫、震動造成的地鳴聲,有樹木裂開之聲音、坡腹隆起等。

土石流發生的條件
土石流發生條件
土石流發生條件示意照片
  1. 土石夠多
  2. 坡度夠大
  3. 雨水夠多
容易發生土石流災害地點
容易發生土石流災害地點示意照片
  1. 上游崩塌地湧區
  2. 溪流兩岸易崩塌區
  3. 下游谷口扇狀地帶
土石流發生徵兆
土石流發生徵兆示意照片
  1. 溪流混濁
  2. 流量變大或變小
  3. 有「GO」聲音
土石流疏散避難方式
土石流疏散原則
  1. 依照土石流防災的圖疏散至當地緊急避難處所。
  2. 盡量利用現有道路。
  3. 向溪流兩側高地疏散。
  4. 勿穿越土石流潛勢溪流。
  5. 不經過危險路段或陸坡區。
土石流疏散示意圖:發生段、輸送段、堆積段,請向溪流兩側高地疏散
圖示:土石流依地形區分為發生段、輸送段、堆積段;避難時應往兩側高地撤離。
當住家區域被宣布為警戒區時該怎麼辦
注意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警戒發布
紅色警戒
請依照鄉、鎮、市區公所以及當地警消單位安排前往安全處所避難。
  • 發布條件:實際降雨 > 警戒值
  • 應變作為:地方機關應勸告或強制其撤離,並做適當之安置。
黃色警戒
請居民觀察環境變化,隨時留意大眾傳播最新消息,並保持家中聯絡管道暢通。
  • 發布條件:預測雨量 > 警戒值
  • 應變作為:
    1. 地方政府應進行疏散測離勸告。
    2. 行動不便及定期就醫需求者建議進行預防性疏散。
疏散對象: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潛勢區影響範圍內保全住戶,非全村或全鄉疏散。
注意防災資訊
隨時注意天氣預報

颱風是可以預測的,事前充分準備就可避免災害的發生。

防災資訊快遞

防災相關資訊可至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 - 永續水土保育臉書查詢 查詢。

  1. 電視新聞及廣播
  2. 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防災資訊網
  3. 當地土石流防災專員通知
  4. 加入「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防災資訊網」LINE BOT
  5. 開啟細胞廣播客製化防災網址
    提供五項核心資訊:
    • 警戒區在哪裡
    • 我應該做什麼
    • 目前降雨情形
    • 建議防災物品
    • 避難處所及電話
颱風警報
★ 海上颱風警報

預測颱風之 7 級風暴風範圍可能侵襲臺灣或澎湖、金門、馬祖 100 公里以內海域時之前 24 小時,應即刻發佈海上警報,之後每隔 3 小時發布一次,必要時可以加發。

★ 陸上颱風警報

預測颱風之 7 級風暴風範圍可能觸及臺灣或澎湖、金門、馬祖陸上之前 18 小時,應即刻發佈陸上颱風警報,之後每隔 3 小時發布一次,必要時可以加發。


緊急聯絡方式
  • 全國緊急救援手機專線:112
  • 居住地警察局:110
  • 居住地消防局:119
  •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02-81959119
  • 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災情通報專線:0800-246-246
常備防災應變用品
常備防災應變用品
有幼童的家庭

奶粉、紙尿褲、奶瓶、毛巾

照明設備

手電筒、打火機、蠟燭、火柴

通訊設備

手機、收音機、無線電、電池、行動電源

隨身衣物

雨具、鞋襪、保暖衣物、個人衛生用品

貴重物品

存摺、印章、健保卡、身分證、現金

救災裝備

繩索、哨子、工具刀、安全帽、口罩

醫療用品

簡易急救藥品與個人藥品

飲食用品

口糧、飲用水

雨量觀測
雨量分級
  • 24 小時累積雨量達 500 毫米以上
  • 24 小時累積雨量達 350 毫米以上
    或 3 小時累積雨量達 200 毫米以上
  • 24 小時累積雨量達 200 毫米以上
    或 3 小時累積雨量達 100 毫米以上
  • 24 小時累積雨量達 80 毫米以上
    或 3 小時累積雨量達 40 毫米以上
雨量分級示意圖
降雨感受
每小時
10~20mm
在外撐傘腳會淋濕,地面形成水漥
每小時
20~30mm
即便撐傘身體也會淋濕,路上有積水
每小時
30~50mm
雨勢像用水桶倒水,道路像河川一樣
每小時
50mm 以上
就像瀑布一樣,撐傘完全沒用,白茫茫一片
自主防災作為
注意防災資訊
  1. 注意收聽氣象報告與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警戒等訊息
  2. 與家人親友及疏散避難人員保持聯繫
  3. 清理排水溝,暢通水路
  4. 注意雨量變化,了解當地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雨量警戒基準值
疏散避難準備
  1. 檢視居家環境安全,關好門窗
  2. 準備緊急避難包及隨身衣物重要證件
  3. 持續注意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警戒等訊息
  4. 弱勢族群及易成孤島地區應提早疏散
疏散撤離
  1. 攜帶緊急避難包及隨身衣物重要證件,準備疏散
  2. 疏散至緊急避難處所,若有災害擴大之虞,則疏散至外地收容所
  3. 通知親友你已疏散至避難處所
  4. 在自家留言相關訊息
  5. 洪水水勢強勁且水深達膝蓋時,即使是成人行走也會非常困難
  6. 淹水通常茶色混濁,無法看到道路邊界,須用棍棒確認腳下
靜待警戒解除
  1. 於避難處所靜待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警戒解除
  2. 聽從地方政府指示,安全返回家園
全民防災教育
土石流警戒小撇步 / 雨量筒DIY
★ 材料

寶特瓶(2公升裝)、石膏(或水泥、蠟)、小刀(或剪刀)、直尺(15公分)

方法1
1.將寶特瓶上半部圓弧切除。
方法2
2.於平身中間值段貼上直尺。
方法3
3.將底部不規則部分(約6公分以下)充填石膏固定,以增加重量避免傾倒。
方法4
4.於下雨時移至戶外,觀測累積雨量。當24小時超過15公分,應加強注意。
自主防災社區
已發布陸上颱風警報
  • 準備逃生包及隨身衣物重要證件
  • 注意收看氣象報告與廣播電視等訊息
  • 聯絡家人親友與疏散避難小組人員
  • 清理排水溝,暢通水路
已發布土石流黃色警戒
  • 弱勢族群應提早疏散
  • 檢視居家環境安全,關好門窗
  • 攜帶逃生包及隨身衣物重要證件,準備疏散
  • 持續注意聽氣象報告與廣播電視等訊息
已發布土石流紅色警戒
  • 攜帶逃生包及隨身衣物重要證件
  • 疏散至安全避難處所
  • 通知親友你已疏散至哪個避難處所
  • 在自家留言
遠離危險環境
土石流疏散示意圖:發生段、輸送段、堆積段,請向溪流兩側高地疏散
1
陡峭的山坡地不宜蓋房子
2
順向坡有滑動之虞處不宜蓋房子
3
土石流河岸或向源侵蝕的地方不宜蓋房子
4
有活動斷層的山坡地不宜蓋房子
5
崩塌區或地層破碎之虞處不宜蓋房子
6
河川扇狀堆積地或廢土堆上不宜蓋房子
7
熟悉土石流防災地圖避難路線,做好防災準備
8
土石流警告標誌
9
雨量筒
頁面頂端

分享與工具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