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主選單區塊

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防災資訊網logo圖片 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防災資訊網名稱圖片
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防災資訊網

使用技術和理念驅動

防.災.新.概.念

應變開設專區

0415豪雨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災害緊急應變小組 級開設

警戒統計資訊

紅色警戒

  • 7
    大規模崩塌潛勢區
    座落於
  • 3
    縣市
  • 5
    鄉鎮
  • 5
    村里
  • 1
    土石流潛勢溪流座落於
  • 1
    縣市
  • 1
    鄉鎮
  • 1
    村里

黃色警戒

  • 4
    大規模崩塌潛勢區座落於
  • 4
    縣市
  • 4
    鄉鎮
  • 4
    村里
  • 274
    土石流潛勢溪流座落於
  • 6
    縣市
  • 26
    鄉鎮
  • 110
    村里

警戒地圖與縣市列表

桃園市
土石流警戒 0 0
大規模崩塌警戒 1 1
目前有發布警戒
新竹縣
土石流警戒 0 0
大規模崩塌警戒 1 0
目前有發布警戒
苗栗市
土石流警戒 0 0
大規模崩塌警戒 0 0
目前無發布任何警戒
臺中市
土石流警戒 0 0
大規模崩塌警戒 0 1
目前有發布警戒
彰化縣
土石流警戒 0 9
大規模崩塌警戒 0 0
目前有發布警戒
雲林縣
土石流警戒 0 0
大規模崩塌警戒 0 0
目前無發布任何警戒
嘉義縣
土石流警戒 0 1
大規模崩塌警戒 0 0
目前有發布警戒
臺南市
土石流警戒 0 0
大規模崩塌警戒 0 0
目前無發布任何警戒
新北市
土石流警戒 0 18
大規模崩塌警戒 0 0
目前有發布警戒
台灣警戒分布地圖
高雄市
土石流警戒 0 0
大規模崩塌警戒 0 1
目前有發布警戒
臺北市
土石流警戒 0 0
大規模崩塌警戒 0 0
目前無發布任何警戒
基隆市
土石流警戒 0 0
大規模崩塌警戒 0 0
目前無發布任何警戒
宜蘭縣
土石流警戒 0 71
大規模崩塌警戒 0 0
目前有發布警戒
南投縣
土石流警戒 1 0
大規模崩塌警戒 0 0
目前有發布警戒
花蓮縣
土石流警戒 0 0
大規模崩塌警戒 0 0
目前無發布任何警戒
臺東縣
土石流警戒 0 166
大規模崩塌警戒 5 0
目前有發布警戒
屏東縣
土石流警戒 0 9
大規模崩塌警戒 0 1
目前有發布警戒

災害潛勢

·

什麼是大規模崩塌

大規模崩塌介紹
何謂大規模崩塌
依據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完成之「大規模崩塌災害防治行動綱領」,大規模崩塌係指崩塌面積超過10公頃或土方量達10萬立方公尺或崩塌深度在10公尺以上的崩塌地;此類深層的崩塌,近於高速運動的地滑。 2009年8月9日莫拉克颱風導致小林村獻肚山崩塌造成491人死亡 (圖1-1),日本率先提出「深層崩壞」 名詞,臺灣間接引用改為「深層崩塌」。隨後經多次多方討論,以致災規模為考量,將深層崩塌進一步改為「大規模崩塌」。
小林村災害前後照片
(圖1-1)小林村災害前後照片。
大規模崩塌不等於大規模崩塌災害;大規模崩塌為一種『自然現象』, 但若因發生大規模崩塌時,導致人命傷亡,建築物、橋梁、公共設施毀損, 造成生命或財產損失,才可稱為『大規模崩塌災害』(圖1-2)。
大規模崩塌災害
(圖1-2)大規模崩塌災害
大規模崩塌特徵
地形特徵
除較特殊的地質條件(如順向坡)外,大規模崩塌的滑動面不會突然形成, 而是經過長時期的孕育、演化才發生的。過程中,會在地表留下地形徵兆
  1. 注坡頂緩斜面
  2. 崩崖、反斜崖、裂縫
  3. 二重或多重山稜線
  4. 線狀凹地
  5. 圓弧形滑動體
  6. 坡趾隆起
  7. 坡面及側邊蝕溝、裂縫
  8. 岩盤潛變現象
  9. 其它老崩塌地地形
地形徵兆
大規模崩塌地形特徵(圖資來源: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發生原因
影響邊坡穩定因素(Turner and Schuster, 85)有四種發生因素
1
地質因素
(Geological causes)
  1. 地層軟弱
  2. 地層敏感度高
  3. 地層風化
  4. 地層受剪力作用
  5. 地層有節理或裂縫產生
  6. 岩體具不利之不連續面位態(如層理、片理等)
  7. 地層具不利之構造不連續面位態(如斷層、不整合面、接觸面等)
  8. 地層滲透性差異大
  9. 地層勁度差異大(如堅實密度大的材料位於塑性材料之上)
2
地質地形與型態因素因素
(Morphological causes)
  1. 板塊或火山隆起
  2. 冰河解壓回彈
  3. 坡趾受洪水侵蝕
  4. 坡趾受波浪侵蝕
  5. 坡趾受冰河侵蝕
  6. 坡地側向邊界受沖蝕
  7. 地下侵蝕(溶蝕、管湧)
  8. 邊坡或坡頂受自然堆積載重
  9. 植生遭移除(森林火災、旱災)
3
物理因素
(Physical causes)
  1. 豪大雨
  2. 急速融雪
  3. 長期異常的降雨
  4. 水位急洩降(洪水消退、退潮)
  5. 地震
  6. 火山爆發
  7. 解凍
  8. 凍結與融解之風化作用
  9. 收縮與膨脹之風化作用
4
人為因素
(Human causes)
  1. 邊坡或坡趾的挖掘
  2. 邊坡或坡頂受人為增加載重
  3. 道路排水不良
  4. 蓄水或水庫洩洪
  5. 森林砍伐、伐木
  6. 灌溉
  7. 採礦
  8. 人為振動
  9. 公共管路的水滲漏
發生徵兆
  1. 透過觀察樹木是否有歪斜的狀況。
  2. 道路、擋土牆或結構物中出現方向一致、具連貫性的新生裂縫。
  3. 透過現地監測儀器資料顯示,包括量測降雨、水文、應力、傾斜及位移等儀器。如地下水位急遽升高或突然降低、坡面湧水、裂縫滲水,或地表出現系統性裂縫、地中位移加速等現象。
  4. 震動造成的地鳴聲。
  5. 有樹木裂開之聲音。
  6. 坡腹隆起。
頁面頂端

分享與工具列